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颈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颈髓损伤,由于在普通X线片、CT和MRI未见明显骨折脱位,易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此类损伤98例,其中采用颈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硅胶薄膜囊预防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硅胶薄膜囊预防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方法取6具甲醛固定的老年女性脊柱标本(T12~L5)制成36个单椎体,刮匙在椎体前3/4制成体积约为6ml单侧或双侧空腔,分别直接注入骨水泥和先置入壁厚100μm、200μm的硅胶薄膜囊后再注入骨水泥。结果壁厚100μm的硅胶薄膜囊包裹骨水泥可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直接注入骨水泥一样能较好地嵌入到周围骨小梁内,不形成界面。而壁厚200μm的硅胶囊虽能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但会在骨小梁间形成界面。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置入壁厚100μm的硅胶薄膜囊包裹骨水泥可控制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并能嵌入到骨小梁间隙,不形成界面,有效预防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4.
背景:目前较为常用的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措施是以各种半流体物质或者膜性材料作为硬膜与瘢痕之问的物理屏障,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抑制作为修复细胞主要成分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胶原代谢成为当前生物学防治病理性瘢痕的热点.目的: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比较局部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材料: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雄性,体质量200~220 g,由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用药丝裂霉素C由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富士工厂生产,批号:425ACI,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20163.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江苏大学医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完成.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4组:丝裂霉素C高、中、低浓度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将鼠麻醉后,切除L1椎板,形成0.2 cm×0.5 cm缺损,暴露硬脊膜.对照组以浸透生理盐水棉片,丝裂霉素C高、中、低质量浓度组以浸透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5,0.01 g/L的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方5 min.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后4周将每组麻醉后各处死4只动物,切取手术段脊柱硬脊膜外瘢痕组织,计算其中羟脯氨酸含量.其余动物在麻醉后,切取手术段脊柱包括其后侧瘢痕组织及骶棘肌,测不规则形态的瘢痕横切面面积,并计数纤维细胞数.光镜下评估各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程度.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致密,与硬脊膜形成紧密粘连.丝裂霉素C高质量浓度组组无明显硬膜外粘连,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丝裂霉素C中、低质昔浓度组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有小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只有丝裂霉素C中质量浓度组成纤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丝裂霉素C中、低质量浓度组瘢痕组织与硬膜间有不连续的粘连.结论:局部应用浓度为0.1 g/L的丝裂霉素C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避免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5.
小鼠骨髓内破骨细胞诱导形成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成为破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进行初步的形态观察,为破骨细胞学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更有意义的手段。方法:采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1,25-(OH)2D3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观察原代成骨细胞对该方法破骨细胞形成及其功能的影响。根据是否加原代成骨细胞,分成未加成骨细胞、加成骨细胞二组,未加成骨细胞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诱导培养,加成骨细胞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原代成骨细胞共同培养。分别培养6,9,12及15d,各组细胞到培养时间后取出进行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计数、骨片甲苯胺蓝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未加成骨细胞、加成骨细胞两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后均出现破骨细胞,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破骨细胞及骨片吸收陷窝的数目增多。培养相同时间的未加成骨细胞、加成骨细胞两组之间的破骨细胞及骨片吸收陷窝的数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1,25-(OH)2D3诱导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破骨细胞的方法是可行的,而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成破骨细胞时加入原代成骨细胞共同培养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功能并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密固达对去势后绝经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雌性SD大鼠去势后绝经骨质疏松模型16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只,A组大鼠给予密固达治疗,B组大鼠去势手术后未行治疗。另选8只正常雌性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喂养12周后测定大鼠骨密度,同时检测血清中骨钙素、骨保护素和骨保护素配体的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A组大鼠的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和骨保护素配体/骨保护素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密固达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和骨保护素配体/骨保护素值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颈椎后凸畸形的形成与局部的颈椎退变、创伤、肿瘤、发育畸形以及医源性(颈椎前后路手术)因素有关,系统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1])。其临床表现因原发疾病不同而表现各异,主要为颈痛、肩痛和神经压迫症状,严重的出现chin-on-chest(下  相似文献   
8.
骨盆骨折π棒双重固定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应力及应力遮挡的测定探讨π棒对骨盆骨折的动静力固定作用。方法甲醛固定新鲜成人骨盆标本12具,右侧骶髂关节和耻骨上下支截断,骶髂关节处分别以π棒和骶髂螺钉内固定。测量中立位下生理载荷时骨盆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应变和位移;测量骨盆骨折π棒固定后不同运动状态下(中立位、后伸、前屈、健侧屈)生理载荷时腰椎和骨盆上的应力值与应力遮挡率。结果π棒和骶髂螺钉固定的应变平均为68με和113με(P<0.05)。π棒固定时,中立位和后伸时,应力遮挡率较大(η=31.80%和33.35%),应力大部分从π棒传导,适用于骨折早期;而前屈及健侧屈时,腰椎应力遮挡率明显减小(η=22.23%及η=23.07%),应力主要从腰椎及骨盆传导。结论本实验表明π棒固定骨盆骨折通过腰部的不同姿势活动即可自动从坚强静力固定转为动力固定,具有双重固定的生物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Ⅰ(ANNX-Ⅰ)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NNX-Ⅰ在15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和5例正常对照者关节软骨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ANNX-Ⅰ在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表达(1.27±0.3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72±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X-Ⅰ可能在软骨细胞的凋亡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指的是脊髓神经细胞经历一段时间的缺血后得到血液再灌注,却出现了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不可逆性脊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可以引起患者四肢截瘫甚至死亡等一系列并发症[1、2],是目前发生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了患者及其家人、社会的经济、心理负担。脊髓血液由椎动脉的降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